出版信息:
书名:思与果:佛家业力论的现代阐释
丛书名:思问文库
字数:500千字
版次:2023年1月第1版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新书简介:
大约十余年前,我在为一些社会生活现象所困惑,尝试面对并思考那些非常基本的人生伦理问题。当时我的工作重点从中国哲学教研室转到了伦理学教研室,于是就设计了一门佛家伦理相关的课程,编选了一本阅读资料《佛家伦理基础读本》,是从汉译四部《阿含经》中选取的篇章,个别参考了南传的翻译。在精读某些篇章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素来被认为难解的业力思想,在这些经典中隐藏着破解的“密码”。比如是否有现世报的问题,在《波罗牢经》和《阿阇世王问现世因果经》(即《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九<马血天子品第四十三之二>第七经,此名为笔者所加。本经的异译是《长阿含·沙门果经》)中,经佛陀引导之后,二人得出的结论居然是完全相反的。之所以如此,在于两个人的个性气质、生活经验、判断能力等都是大相径庭的,佛陀只是将其隐而未发的观念显明化,然后给出进一步的指导。尽管两种说法对当事人来看都是最适切的,但深浅和方向却是明显不同的。显然,阿阇世王之所见更接近真实。《分别大业经》就更为有趣,首先列举了沙门、梵志基于其超能力所见的四种现象,接着举出沙门、梵志各自对此四种现象的解读和态度,佛陀对之一一进行了评点。现代人读这类经典很容易困惑于沙门、梵志的超能力和其所见前生后世的现象,因为这毕竟超乎绝大多数的人类经验。其实这种困扰对古人和今人是一样的,现代人由于不再接受轮回为真而困惑,古人则由于接受轮回为真而不再思考其中蕴含的更深的道理。因此,关键不是去讨论沙门、梵志所见这四种经验的可靠性,而是去理解他们的解读和佛陀的评点。这四种经验无非聚焦于德福关系,而这未必要付诸来世,在人类寿命大大延长的今天,完全可以替换为年轻时的善恶行为和老年时幸福度之间的关系。这么替换之后,来自于是否有超能力和个体经验不足的困惑被解除了,真正的问题才暴露出来。那么这个问题就和前面两部经所要处理的问题相当一致了。(以上具体参见本书第三章) 这些问题最终是要落实到如何理解行为(业),其不共他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以此为前提,才有第二序的善恶判断问题以及德福是否一致,业力如何储存等等。而异熟果的被动性以及业力论自带的批判精神也是在对行为的深入探讨中出场的。以理解行为为入口,进而探究身心关系、心识问题乃至瑜伽行派的核心理论唯识所现,这些晦涩的问题似乎一下子亲切起来。“我说业是思”,看似揭示的就是每个人每时每刻在经验的生命事实,但在被佛陀揭示之前,那么多的问题都混乱不堪,而一经揭示,天地顿然清朗起来。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一旦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那些艰涩的问题瞬间有一解千从之感。这是书名中第一个字“思”的来源。
以个体生命的相续为着眼点来讨论行为的影响,只是行为影响的一个方面,通常被称为业果。但行为的影响并不只是德福关系中“福”的那一面,更重要的是生命的自我塑造、自我净化与圆满,延伸到社会生活,作为现实的方方面面无非是在自他交互关系中共同缔造而成者。这些都是被摄入“果”这个概念中的。总之,每个人不仅对自身的生命负有责任,在面对社会生活方面也是责无旁贷、无所逃遁的。而且,一个人若无对社会生活有一适恰的理解,那么是不可能获得个人解脱的。而这种理解如果足够深彻,则就是大乘成就净土的正因。这是书名的第二个关键字“果”的出处。
作者简介:
刘朝霞,best365网页版登录官方网站教授,河北黄骅人,2005年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获哲学博士学位,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佛家哲学、宗教伦理,涉及天台哲学、瑜珈行派、佛家经典阐释、魏晋玄学等多方面。出版专著《早期天台学对唯识古学的吸收与抉择》,发表《随自意三昧中的无明与空》、《阿赖耶识缘起与一念三千》、《时间的性质与边界》、《佛教伦理为何不是一种功利主义》、《拔理于向郭之外》等二十几篇学术论文。主持并完成“佛教伦理的现代性研究”(201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新书目录: